-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5:39 点击次数:142
在汉朝和北方游牧民族多年的对峙中,有一些人的名字被历史铭记,大将卫青、霍去病、飞将军李广、程不识的事迹至今荡气回肠,张骞、苏武、班超的贡献也让人传颂。而作为那个特殊年代的皇室女子,也为汉朝大业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。匈奴问题的解决,既少不了铮铮男儿喋血沙场,建立功勋,也需要才情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温柔的眼泪。
为了对付匈奴,汉武帝时期制定出了联合西边国家,“夹击匈奴”的战略。先是有张骞出使大月氏,后来又联合西域大国乌孙。为了拉拢乌孙国,武帝把汉宗室女罪臣之女刘细君嫁给了发须花白的乌孙国王猎骄靡。猎骄靡年岁已高,根据当地的风俗,想让细君嫁给他的孙子,而根据汉地的纲常伦理,这是一定不能接受的事,本来思乡心切,郁郁寡欢,此时还面临这一羞辱性的命令,细君上书给武帝哭诉,武帝却说:“随从乌孙国风俗,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。”。一个弱女子又能奈何,嫁给猎骄靡的孙子军须靡后,虽生有一女,但不久香消陨落,哀伤逝去。刘细君到乌孙总共五年,这五年她度日若年,没有一日不思念故乡,出身和时代就决定了她一生悲惨的命运。
展开剩余68%刘细君死后,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,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解忧公主。和刘细君的柔弱不同,解忧公主意志坚毅,更具有政治眼光,远去乌孙后,她先后嫁给了祖孙三代三个国王,并一共孕育6个子女。解忧公主不但没有忘记远嫁乌孙的使命,而且也非常关心乌孙国的老百姓,树立了在王室的尊贵地位,也深得百姓的称颂和爱戴。
公元前72年,是汉朝和乌孙大破匈奴战果颇丰的一年。是年,汉朝派出十五年军队北击匈奴,匈奴战败向西边逃窜,途中又与埋伏的乌孙军队相遇,这一仗一举歼灭匈奴四万多人。再加上当年发生百年不遇的雪灾,匈奴人损失惨重,再也无法构成汉朝实质性的威胁了。
解忧公主远嫁乌孙五十年,为大汉夹击匈奴的战略奉献了终身,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,从长安出发还是如花笑靥,半个多世纪过去,青春逝去,年华不再,如今无情的岁月染白了满头青丝,可知多少个夜晚偷偷抹拭着思乡泪,这一去就是整整五十年!如今心中只有归去故乡的念想,公主上书汉宣帝,表示"年老土思,愿得归骸骨,葬汉地。",情词动人,天子怎不同意,汉甘露三年(公元前51年),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终于回到了阔别了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。离去是意气风发,归来已是白头,红颜离家,故人已去,乡音不改,此时心里纵容有万千情绪,也哽咽不能言语。汉宣帝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的功臣,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。
青春也是一条河,当青春融进了历史,等待它的不是被淹灭,而是千古流传。细君也好,解忧也好,虽不曾征战沙场,杀敌立功;也不曾著书立传,明典治国,但她们的奉献和努力,甚至她们的柔情和眼泪,依然功在当代,泽被后世,即使数千载岁月变迁,沧海桑田,终难磨灭。莽莽乾坤留倩影,悠悠青史占风流。
发布于:天津市